看《变4》汽车如何“七十二变”
发表时间: 2024-09-24 作者: 常见问题
对中国的变形金刚迷们来说,等待了三年之后,这次他们除了关心擎天柱大哥领衔的博派战队会有什么新的任务外,相信去看电影的人还会不自觉地认真细数电影中出现的各种车型的植入。的确,每一集的《变形金刚》不仅是一次幻想世界中的汽车人大战,而是现实世界中的汽车品牌之战。
今天就让我们来细数一下此次《变4》中的各种车型吧!
自2007年以来,《变形金刚》电影版上映后一炮打响,从此风靡全球。而《变形金刚》巨大的影响力,也吸引了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关注。其中,雪佛兰与《变形金刚》的合作,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而那一句“汽车人,变形出发!”也成为了无数人儿时的集体记忆。
“从《变1》到《变4》,雪佛兰家族从未缺席,而且每一部变形金刚电影都至少有三辆乃至更多的雪佛兰车型出现,以至于雪佛兰慢慢的变成了了变形金刚代名词。而这一次在《变4》中,雪佛兰家族的成员达到了空前的七人。”作为是一名从小看变形金刚的80后,雪佛兰浙江区域负责人范晓华对自己负责的品牌有着更深的情感。
杭州雪佛兰车主王峻在看过《变4》后发现,在《变4》中,大黄蜂Camaro(科迈罗)依旧是最具观众缘的汽车人,不过“大黄蜂”的原型这次由第一代科迈罗SS古董车和最新的科迈罗TF4概念车共同出演,完成了成长的蜕变。
“《变4》中的大黄蜂不但没有纠结于《变3》剧情中人类的背叛,而是一如既往地勇敢热血保护人类,率性演绎着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会发脾气,会撒娇,会打闹,不禁让观众觉得‘萌萌哒’,人气再度直线飙升。”王峻说。
在十多个汽车品牌中,王峻也细数了一番雪佛兰家族,“大黄蜂领衔了整个雪佛兰家族,包括科尔维特Stingray、创酷、爱唯欧、迈锐宝、沃蓝达、Suburban集体亮相,引领地球绝迹重生!”
这一部优秀的电影给王峻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以雪佛兰刚上市不久的小型SUV创酷为原型的新生代变形金刚。“虽然创酷的戏份不多,但是很出位,强力、灵活、锐利的形象让人觉得充满了青春活力,很符合这部车年轻人的定位形象。”
上海通用雪佛兰在今年4月19日正式上市的这款全新小型SUV,并正式定名为“TRAX创酷”。其中“TRAX”中的TRA是英文TRANSFORM的缩写,中文意为创造、改变;X表示未知、无限。把TRAX中文名定为“创酷”寓意创造寻求一种变化,让年轻人的个性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更加精彩。
对于近期热映的《变形金刚4》,杭州本地一位雪佛兰经销商表示:“这部片子对雪佛兰创酷来说应该提升了很高的知名度,这几天很多客户来展厅一眼就认出来了,对我们来说也是好消息。不过是否能推动市场销量,还要继续观察。”
看过《变形金刚4》的朋友,应该还对这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印象非常深刻。粗略计算了一下,香港场景出现大约30多分钟,再加上北京、广州等地戏份与演员,各种中国产品的植入广告,中国元素大约占了全片的三分之一时间。其中,广汽传祺作为首登《变形金刚》的自主品牌车型,也算是在中国观众面前赚足了人气。
片中,新能源概念车传祺E-JET载着中方重要角色驰骋在美国街道;另外一款车型——传祺GS5在剧中作为“中国军方”用车抢尽风头;传祺GA5更成为李冰冰的专属座驾,在香港的追逐大战中尽显操控魅力。
此前,广汽传祺总经理吴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汽传祺参演《变4》是因为阴差阳错。2013年1月广汽传祺作为唯一一个中国汽车品牌参加了北美底特律车展,当时亮相的概念车E-JET在参展首日成为最受关注的十款车型之一,而《变4》剧组一直想找中国车,剧组中的一位华裔人士正好看到了E-JET,随后便开始与广汽传祺洽谈合作,最终广汽传祺成为了第一个走进好莱坞的中国汽车品牌。”
吴松表示,传祺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强势登陆好莱坞,不仅是品牌国际化的一次蜕变,更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市场影响力的大幅度的提高。他说:“传祺有实力跟国际大品牌同台竞技,这一次选择变形金刚,正是基于这一点,借助好莱坞大片的影响力,传祺的知名度将在全世界内扩散。”
从今年1-4月的表现来看,广汽传祺销量达3.3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自《变形金刚4》在中国热映后,再加上下半年GA3S、GS5运动版-“速搏”、GA6轿跑车的相继上市,广汽传祺的野心也更大。“希望今年能超过11.5万辆的计划销量目标,并挑战13.5万辆这个更高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以广汽传祺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汽车近年来在品质方面早已不输合资品牌,甚至有更佳表现。当务之急,是扭转众多购买的人对于中国汽车品牌“低质低价”的固有印象。不过也有的人觉得,要想打通品质认知、品牌认知的任督二脉,获得更加多消费者认可,引领中国汽车品牌实现向上发展的成功破局,提升车企的自身实力才是王道。(记者 蓝震)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别的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别的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09084810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421号
法律顾问:上海华夏汇鸿律师事务所 联系人:王娜娜,联系方式: 技术上的支持:孙晓红 万春雷